索引號: | **** | 文號: | |
發文日期: | 2025-04-25 | 發布機構: | ****環保局 |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我局擬對****光固化復合立體結構的涂附磨具產品生產工藝設備提升改造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批。現將擬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4月25日 2025年4月30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通訊地址:淄****服務中心4樓環保窗口
聯系電話:0533-****141
電子郵箱:hbkfk2018@zb.****.cn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單位 | 建設地點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公眾參與情況 |
1 | 光固化復合立體結構的涂附磨具產品生產工藝設備提升改造項目 | **** | ****開發區北路8號 | ******公司 | 項****開發區北路8號。項目占地面積1443平方米,總投資800萬元,環保投資55萬元。****公司現有廠房進行建設,利用原三車間5號生產線區域,以及布處理車間和轉換車間部分區域,針對原光固化磨具產品生產工藝設備進行改造。建設離型膜生產系統、高精度網紋輥裝置及配套系統、VHX生產檢測系統等。 | (一)廢氣污染防治。項目廢氣主要為混合分散、涂覆植砂、高溫擠出成膜、UV固化、涂膠、加熱烘干等工序產生的VOCs和磨邊工序產生的顆粒物。項目應采用符合國家和地方標準的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的原輔材料。加熱烘干工序應采用清潔燃料。各產生廢氣的工序要采取有效收集和處理措施,確保相關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顆粒物有組織排放濃度滿足《區域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 37/ 2376-2019)表1重點控制區限值要求。VOCs有組織排放濃度、速率滿足《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 第7 部分:其他行業》(DB 37/ 2801.7-2019)表1 非重點行業 Ⅱ時段限值要求。有組織臭氣濃度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表 2限值要求。二甲苯等特征污染物有組織排放濃度及速率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限值要求。 要切實加強管理,減少無組織廢氣的排放。廠界VOCs無組織排放濃度及臭氣濃度滿足《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 第7部分:其他行業》(DB37/ 2801.7-2019)表2限值要求,廠區內VOCs無組織排放濃度滿足《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監控標準》(GB 37822-2019)表A.1特別排放限值要求。顆粒物無組織排放濃度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限值要求。二甲苯等特征污染物無組織排放濃度滿足《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 第7部分:其他行業》(DB37/ 2801.7-2019)表3限值要求。 (二)廢水污染防治。項目無生產廢水外排。生活污水通過市政管網排入光大****公司三分廠進一步處理。水污染物排放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表4三級標準****處理廠進水水質要求。 (三)噪聲污染防治。優化廠區平面布置,選擇低噪聲設備和工藝,采取減振、隔聲、消聲等措施有效控制噪聲污染,加強廠區內固定設備、運輸工具、貨物裝卸等噪聲源管理,同時避免突發噪聲擾民,確保該項目運營期間廠界噪聲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 3類功能區限值要求。 (四)固廢污染防治。按照 減量化、**化、無害化 的原則,分類收集、妥善安全處置固體廢物。要建設符合規范要求的固廢、危廢貯存場所。一般固體廢物貯存滿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要求。危險廢物貯存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相關規定要求,危險廢物轉移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轉移管理辦法》(部令第23號)等要求執行。 (五)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按照源頭控制、分區防控、 跟蹤監測和應急響應的防控原則。項目應對生產區域、原輔材料儲存區域、危廢貯存間等區域強化防腐、防滲等措施,加強日常維護,防止對地下水和土壤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六)嚴格落實總量控制及排污許可管理制度。該項目建成投產后,主要污染物實際排放量不得超過生態環境部門核定的總量控制指標,定期開展污染物排放核算與自查。嚴格按照《排污許可管理條例》、《排污許可管理辦法》及《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等相關要求,做好排污許可證的申請、變更、信息公開、執行報告、臺賬記錄、自行監測等工作。 (七)環境風險防控。建立完善的環境風險防控體系,提升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按要求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確保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合理、有效。 (八)開展清潔生產審核。項目建成后,應按照有關要求定期開展清潔生產審核。不斷采取源頭替代、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 (九)其他要求。項目實施后應按照環評及排污許可的要求落實環境管理要求和污染物自行監測方案。排污口或監測點位的設置應符合技術規范要求。凡符合在線監測安裝要求的必須安裝在線監控設施,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制定環保管理制度,加強人員培訓,設置環保宣傳欄,按有關要求規范設置環保圖形標志、環保治理設施標志牌等。 | 報告表 |